​昨天转发了一篇文章《真想,有这样一个朋友!》。文章写道:

真想,有这样一个朋友,能明白我的不易,体谅我的难处;

真想,有这样一个朋友,信任只增不减,感情只深不浅。

真想,有这样一个朋友,不会以忙为借口,不见你;不会以累为理由,反感你;不会以烦为托词,躲远你;嘴上数落你,心里却关注着你,像亲人一样亲切,像爱人一样陪伴。

文后,有读者留言:

到哪里能找这么好的朋友?在戏里,童话里,梦里?别意淫了,现在哪会有这样的朋友?朋友都是用来伤害的!朋友心,金搏金!再好的朋友,也得有酒喝,有钱耍,有茶余饭后的八卦。

还有一位读者的留言,就更加干脆有意思了:

现代人的友谊,只不过是一种套路!能对你这么好的人,一定是你妈!连你爹都未必有这个耐心!

话糙理不糙!别看有些人平时混得满面春风,朋友遍布天下,朋友圈里随随便便也都有三四千好友。但真正能说上心里话的,又有多少?一旦落难,又有几人能拉自己一把?

不得不说,大家有的只不过是朋友的数量,却全然没有了朋友的质量。

想想以前,时间慢,人的思想单纯,生活简单而又安静。虽然人潮汹涌、大浪鼗沙,一个人终其一生也难遇见几个可以称得上朋友的人,但这样的人一旦遇上了,却是一辈子!

还有咱们父辈交的那些朋友,他们交心就是一辈子。无论时空怎么变迁,他们的友谊日久弥新,一个人的友谊就是一家人的情谊,一封书信辗转数月乃至数千公里依旧能“见字如面”。若是遇上谁家有点红白喜事,再远再忙再苦,大家都会跑来安慰和庆祝。

可是,现在却完全不一样。虽为朋友,但人情却淡了。再多的问候也变成了套路。或者,就算之前拥有再深厚的友谊,也耐不过信息和时空革命所带给人的“求新”与“求变”。

为什么会这样?究其原因,那是因为在这个风起云涌、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友谊”已然成为了一种大众消费。

许多原先传统的友谊,都极有可能因为现实利益的激荡和生活圈子的脱离,迅速被另外更多,且被对方认定为更加亲密和高级的人与事所取代。

这样的取代,虽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也不一定是当事人所愿意的,但却是一种现实的套路,是大势所趋。

很多时候,虽然我们仍然在口口声声喊着,朋友多、朋友好、朋友一生一起走,但信息技术和人群的高度融合,却让“朋友”有了更多的交流频率。虽然很多时候,它只是形式上的,但却为友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道理不言而喻。那些过去需要用三十年创造和淡化的东西,现在只需要三天就可以被迅速代替和重新建立,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友谊不得不首当其冲的牺牲品。

再者,维护传统友谊的某种秩序也已然不在了。人们需要有更多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但却又缺乏最基本的信任。这个时候,套路就会自得人心。

所以,真的不敢想象,在这样的多向冲击之下,能有多少所谓的朋友可以走进彼此的生命?会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抑或颠簸流离,对他们有没有所谓的价值,他们都会主动联系你?

恐怕绝大多数都只剩昙花一现后的点赞之交吧?也许很多时候,连点个头,点个赞都没有了动力,只是在名义上占据着对方的好友五千分之一的位置。

它们最终的宿命,就是躺在那里,默默地等待着时间的裁决,由一方以预想好的各种理由将其删除,然后再也没有了任何联系,甚至连被对方删除了都不知道。

虽然我们很多人在情感上并不愿意承认和接受这种现实,但在当今这个年代里,所谓的友谊更多的只不过是圈子的一种表现形式。圈子流散,则友谊消亡;圈子被复制,所谓的友谊也会遍地开花。

于是乎,在很多“看破不点破”的聪明人眼里,友谊成为了一个互惠互利,甚至不外乎势利的泛滥之词。

大家只要见过一面,就是朋友。或者,连拐了七八上十个弯,连八竿子都打不着的那种关系,也可以被称之为好朋友。甚至,只要有酒喝有饭吃,有生意可聊,有共同的坏事可做,那就是最真真切切的朋友!

不是危言耸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环顾周围,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人恰恰是社会上混得最开的。

而且,似乎越是在这方面混得开,越是能把“朋友”这张牌玩得呼呼响,就越是容易在事业和生活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这或许就叫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吧!但我们并不能以所谓道德的洁癖,一棍子把它们打死。

其实,真正的友谊一直都在,而所谓的人心也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真正改变的只不过是我们对于“友谊”的游戏规则!

就像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小姐”早就不是以前的“小姐”,以前的“单纯”也全然不是现在的“单纯”!

所以,我宁愿相信:在很多所谓聪明人的眼里,友谊只不过是一种套路!

虽然他们失去了“朋友”的真,但在“适者生存”的大环境下,他们真正需要的却还是一个能与时俱进、“同流合污”、“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