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显示,最有可能酗酒成性的人群并不是那群叛逆的青少年,或是睡眠不足的学生党,而是中年男性——也就是说,你这种人。据估计,饮酒过量的中年男性约有350 万人。这样的数字之下,MH 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该跟你好好聊聊……

当你读到“醉鬼”这个词时,脑海中会跳出什么画面?是一群偷抢拐骗的流氓在路边喷泉里撒尿?一个可能穿着裙子的女人站在一栈冻硬了的呕吐物里等着夜班公交?还是一群半大孩子在某个郊外公园里到处扔酒瓶?

而人们看到“醉鬼”这个词,最不会脑补到的画面,大约是文质彬彬的70 后在酒窖挑选葡萄酒;把小孩哄睡后的母亲给自己倒上一杯精酿的金汤尼;或是工作一天的父亲醉倒在沙发上,凌晨2 点钟被自己的鼾声吵醒,然后悄悄溜回床上……可证据显示,这些才是我们真正该脑补到的画面。

去年十一月,英国公共健康部公布了一组数据。数据显示,50 岁以上的问题饮酒者数量在过去的12 年中几乎翻了两番。在2006 年,接受饮酒相关治疗的50 岁以上老人约有1 万名;而到了2018 年,这一数字已增至3.7 万。与此同时,那些饱受诟病的年轻人却表现得很不错。20 岁以下接受治疗的人减少了30%,20 到24 岁的成年人比例则下降了8%。

话题至此,我们必须暂停一下。因为如果要在我国谈及酒精(及其滥用),这会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发现自己很难严肃对待这个问题。如果你和我一样是90 年代生人,就更是如此。我十几岁的时候,正是年轻人酗酒之风的鼎盛期。而一旦你过了这个阶段,学会了欣赏红酒和威士忌,就更难察觉到自己到底算不算酗酒成性。也许你真的不算酗酒,但也可能你已经算是了。

几个残酷的事实

在老年人当中,因饮酒相关问题而入院的人数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长。五年之前,约有15%(40 岁以上)的住院患者有饮酒相关的问题,而现在已经翻倍了。这个数字真挺吓人的。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摆在眼前了,我们却没有着手解决它,无论是从社会层面,还是从医患交互的层面。

最重要的是,老年男性的相关风险是最高的。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超出低风险饮酒量,他们也更有可能酗酒无度。据报导,酒精相关的死亡人数上,男性是女性的两倍,其原因之一就是男性更不易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损害健康,也更抗拒寻求帮助。总体上来看,男性比女性的就医率要少32%。因此,中年男性传统上很难获得健康干预,包括饮酒、血压、胆固醇和体重问题等。

应该指出的是,总体来说,中国的年轻人还是爱喝酒的。根据最新数据,16-24 岁的年轻人当中,48% 的人每周至少会喝上一杯。但沉溺于野格炸弹和伏特加的人已经在显着地变少。据估计,如今三分之一的英国人是完全不喝酒的,而2005 年这一比例仅为五分之一。即使在饮酒人群中,大家也不再集体无视酒文化的危害了。是什么改变了呢?

代沟

28 岁的A 来自北京,他在很多方面都是这种态度转变的典型。他会明显地感到自己的酒量正在失控,于是开始戒酒。现在,他在朋友圈记录自己的戒酒主义。“直到我戒掉,我才意识到它对我的生活影响有多深,”他说,“我没能每天去健身房,这本来是我理想的状态。我还总是宿醉,胡吃海喝。但现在我的睡眠更好了,工作也更能集中注意力了。”

但他会不会怀念喝酒呢?“你知道吗,如果你这辈子最好的10 年都花在了跟哥们泡酒吧上,你们能聊的屁话其实总共也就那么多。”A 说。他相信这个觉悟在下一代人心中是更为明显的。“我喝过一段时间,后来就不喝了。”他这样说道,“但跟我聊过的许多年轻人甚至还没开始喝。

作为人类,我们会很快地适应社会规范。如果你的同事们几乎天天下班后去酒吧,或是每周五都来一轮两小时的午餐休息, 就会给身在其中的你设定一个基线。相较之下,每周只能喝一品脱,或者三品脱的规定,就太过保守了。50 后到70 后的几代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但90 后和00 后就不是。

00后有话说

“很多人都是不喝酒无社交。”P,20岁

“我不喜欢滥用酒精、降低智力水平,只为了享受乐趣。很多人倾向于把自己灌醉然后变得长于社交,这样在心理上就会造成喝酒与社交能力挂钩,最后不喝酒的话社交就无从谈起。我觉得这样有点儿蠢。”

“我干吗要往嘴里灌味道那么恶心的玩意儿?”S,19岁

“我决定永远不要抽烟,因为它对身体有害而且还上瘾。所以我就想说对酒精的态度应该是一样的。我不喜欢对自己的身体失去控制。我也见过很多可怕的醉鬼,真的不是很想跟他们走太近……”

“我宁可把钱花在更有裨益的地方,比如旅行。”E,19岁

“我从来没有下意识地决定不喝酒——我只是从没体验过那种感觉。我喝过烈酒,那玩意儿把我的喉咙都要烧穿了。啤酒的味道也是又重又苦,像柏油一样。所以我就想,还喝个什么劲儿呢?而且不喝酒的话我的经济状况也更好了。”

尽管年轻人喝起酒来更为节制,但老年人在饮酒过量方面还是普遍持否认态度。我十来岁的时候,也一直跟爸妈撒谎,说自己没去酒吧喝一杯来着。而今,许多家庭里的这一场景已然角色对调: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要想方设法瞒着子女喝酒。我的一个朋友已经不把小孩交给老人带了,因为他经常发现父亲醉倒在沙发上,旁边倒着几瓶价值不菲的白酒。他也试过跟他父亲对质,但收效甚微。男人岁数大了手里往往也有一定的闲钱,家庭责任还卸掉了不少,就更容易变得满嘴酒气。最近,40 岁的英国卫生部长网络上发了一张自己在一家酒吧里举着一品脱酒的照片,宣称自己反对英国实行最低单位酒品价格,尽管这项政策在苏格兰已经取得了成功。他说,是时候停止对劳苦大众的“惩罚”了。

如果你这么喝酒已经喝了20 年之久,是不太可能急于改变这个行为的。你会觉得每天一瓶酒没什么大不了,我们在酒桌上见到的很多人都是这样。他们会说什么‘哎呀我又喝不醉’,或者‘我从来没断片儿过’。就算他们说的是实话,但这样喝下去,高血压、肝病、痴呆症之类很可能最后就找上门来—等那时候就太晚了。

一辈子的习惯

人们提出过很多假说,来解释为什么年轻人很少喝酒。其中一种说法是,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对他们的关注要求太高,上几辈人所寻求的叛逆和自我认同感现在都可以线上获取。年轻人也可能是见证过老一辈人的恶习,于是自己不愿再沾染。根据美国饮酒研究生的研究,即使家长只是“轻度饮酒”,也会让目睹这一切的孩子感到厌恶。

但也有可能是我们问错了问题。或许年轻人饮酒量的下降并不是反常现象,而是我们应该问,为什么老一辈人仍然在喝那么多的酒。研究表明,至少是五六十年代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是有过一段特殊的挣扎的。饮酒问题的习惯会伴随他们一生,他们是活在当下的一代,总是把自己定义为与老一辈的古板和克制截然相反。他们更是不太会改变自己的习惯。

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领域是某些特定的饮酒者。他们只在家里喝酒,因为这样更隐蔽。研究这个群体,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是,有多少人目前还在正常地工作生活,因为过量饮酒对他们的日常是有害的。很多人会为自己的酒量而自豪,但这样做的后果会很危险。如果我们能说服这些人,哪怕让他们少喝一个单位,日积月累下来的效果也会非常显着。

自我映射

L,32 岁,在思考这些的时候,会觉得有一丝苦闷。你说不定也会。“跟酷玩乐队一样,我也一度拷问自己,我到底是一种治愈,还是疾病本身?我算得上是循规蹈矩,我跑步,我游泳,但我同时也是个整天离不了酒的人。如果说豪饮是饮用至少一斤白酒,那我差不多两三周就会来一次。”

他就是喜欢喝酒,喜欢这份仪式感、历史感和神秘感。更喜欢在几轮推杯换盏后,酒酣耳热之际与三两好友的推心置腹。

他目前还没有进入接受干预的阶段,但情况也不容乐观。“我会冲孩子大吼甚至无视妻子,因为酒精而逃避工作截止期限,推迟决策。”

MH 把这些跟J 聊了聊。38 岁的J 是一家IT 公司的项目经理,组建了自己的乐队。自2016 年起,他一直记录自己的戒酒生涯。“我们组建乐队的基础日常全都是喝酒,”他解释道,“自我15 岁以来,我每个周末都喝得人事不知,然后工作日过得糟糕透顶。”

他说他从来没有喝酒上瘾过,但自从戒酒,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改善。“我结婚了,买了房子,在过去的三年半时间里做了很多早该去做的事。我也改掉了那些小毛病:吃外卖,熬夜等等。”

无形战场

他说到这里,我已然愈发清楚年轻人比父母一辈更少喝酒的原因了,是因为决策。上了年纪的人,尤其是男人,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且大部分人也被时代裹挟着前进。他们可以晚上在酒吧消磨时间,把赚来的钱用来花天酒地。

但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我们经历了自拿破仑战争以后、和平时期以来,历时最久的实际收入持续下滑—甚至比大萧条时期还要糟。工作越来越朝夕不保,人们再不能悄悄溜进办公室、午休长时间不见人影、下午五点就打卡走人,还指望着能加薪。如今的工作需要更多的积极思考,职业形象也比以前重要得多。年轻人已经都清楚这一点了。38 岁的T 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处境的:我发现自己有时候一边给我儿子做饭,一边心不在焉地倒一杯啤酒;会像个彻头彻尾的忍者一样掩饰宿醉;以及在过去的一两年里,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开始走下坡路,虽然程度很轻,但我已经开始怀疑这些与我的酒精依赖有多少关系。

他说,很多人都跟他讲过类似的故事。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算不算喝太多,就给自己一点时间远离酒精,看看感觉如何。戒酒一段时间后,你可能就会发现,就算你其实没有饮酒问题,偶尔的戒酒也会让你更好地建立饮酒边界。

我们并不一定要在禁酒与纵饮的两个极端间做出选择,保持自主选择的能力才是生活的救命稻草。

自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