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部《电商法》,正被代购们“引狼入室”的日妆,是个比韩妆更狠的角色。

中国《电子商务法》今年1月施行,二次销售商的采购量减少。资生堂和花王等日妆品牌将加紧转变业务模式,通过在当地进行销售和宣传,以及扩大跨境网购等获取中国国内的需求。

被中国游客和代购激起欲望的日妆,已经无法放下中国市场了。

据估算,访日中国游客中的70~80%在日本旅游期间想购买化妆品,资生堂等各化妆品厂商的日本国内销售额中,访日外国游客的消费占到10~20%。

给这一势头泼下冷水的是1月份施行的《电子商务法》。

包括个人经营在内的电商有注册、纳税的义务,广告等也受限。访日游客当中,有不少是回国后倒卖高人气商品的“代购”中小商户。占到访日外国游客需求30%的“代购”减少采购,让日本国内的化妆品销售踩下刹车。

此前,化妆品关税下调,也导致“代购”和通常贸易中的日妆在价格方面的差异减小。

面对访日游客的需求巨变,一些日本化妆品牌开始考虑转型,直接在中国开网店卖,用电商直接将产品卖给更多的中国顾客。

比如资生堂今年春季与阿里巴巴合作开设网点,销量喜人,去年所有利润1/4都是来自中国消费者,到明年,这个占比将达到1/3。

面对越来越多日妆通过电商直销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受冲击最大的,还是国内品牌。

很多人会说,那些年韩妆都没能把我们怎么样,日妆又能怎样?

这次还真不一样。

日妆特别是彩妆和护肤品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技术积累,因为日本人自带的工匠精神,所以他们都习惯把每一件产品,都做到价位以内的极致。

日妆的技术也摆在明面上的——资生堂的“三板斧”(传明酸,乙基维生素C,4-MSK)、KOSE的曲酸,甚至佳丽宝当年出事儿的“杜鹃花醇”——你一眼看过去分明得很,人家通过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在做技术进步的。

这不是日吹,而是日本是亚洲真正走出世界的护肤品大国,不信你可以去搜世界护肤品的排名。

但由于政治上的历史原因,相比在国内比较高调的韩妆,日妆在国内非常低调。资生堂入华这么多年,你看到过几次它家搞大的营销事件的?都是悄悄地干活,打枪的不要。

而韩妆,当初是借助韩流韩剧的东风,在国内走红,跟日妆的技术流真不是一个层面的竞争。因此有人说,韩妆在欧美发达地区也没什么地位,大部分销量是靠中国撑起来的,话糙理不糙。

韩妆注重营销,日妆注重品质与功效。如果说韩妆是保健品,那日妆就是药!

相比以营销见长的韩妆,国内品牌更应警惕以技术见长的日妆,这个才是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