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报道,日本浦安市政府正为未来三年划拨9000万日元(约567万元人民币)资金,用于资助浦安医院,帮助当地女性支付冷冻卵子的大部分费用。这家医院希望通过保存卵子,可以鼓励适龄女性保留生育机会,而不是放弃要孩子。

编辑/吴佩霜

撰文/侯虹斌

设计/丁振颖

医生正在小心翼翼地检查液氮罐里的冻卵

冻卵其实不算一个很新鲜的话题,去年徐静蕾就公开过她去美国冻卵的过程。科技派,就开始解读冻卵技术的目标人群是什么,成功率高不高,需要承担什么风险;女权派则喜大普奔,认为这是女性的一大解放,生育权能更好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两派的观念都很有价值;但细想起来,我们似乎太乐观了,太把高大上的范本当作生活本身了。

首先要承认,科技改变生活。避孕套避孕药的发明、经期护理的改善、安全的堕胎方法和生产手术,在女性历史上,简直跟人类直立行走一样重要。在这个意义上,冻卵就是让女人想什么时候生娃就什么时候生娃,女人不就能控制自己的生物钟了吗?但我们似乎高兴得太早了。目前的技术,成功受孕的几率仍然不高。据报道,如果一名女子在25 岁冷冻卵子,事后成功生育的几率为30%;在34岁冷冻卵子,则降至20%;在45岁才冷冻卵子,成功生育几率将只有不到1%。再考虑到昂贵的代价,不小的健康风险,这一项目雷声大、雨点小也就不奇怪了。

日本的低生育率尽人皆知,2014年,日本女性首次生育的平均年龄已升至30.6岁。在很多日本女性看来,当妈妈是一个没什么吸引力的建议,因为这意味着她们不得不放弃事业和生活。技术不行,还可以改进;但不生、少生、不愿生,就是社会问题了——甚至这也不是社会问题,而是哲学问题。越来越多的女性,在不时仰望天空,和思考内心的道德律之后,不确定这仍然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不确定值不值得让可爱的孩子来一遭。——而在以往,女性既没有思考的能力和权利,也没有技术条件保障她们能做决定。说“不”的权利,很重要。冻卵呢,则是让她们在说“不”之后,想说“要”的时候还能“要”。

穿刺取卵的微观图

而在中国,也正在走日本的老路,不婚不育、晚婚少育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实,就像日本政府担心女人不想生育、不得不提供一些额外的福利(包括公费“冻卵”)一样,中国政府现在也看到人口结构不平衡,希望生育率提高,所以放开了二胎。政府希望女性能生更多的孩子。可惜啊,平等和自由这种东西,就是从潘多拉之盒里释放出来的,一旦放开了,就收不回来。女性有更多的选择,生不生,什么时候生,自己能把握了,就不想走回老路上。她们可未必想为了赚政府的四五千美元(日本政府支持的冻卵费用),而勉强自己生个娃。

别担心。这种思考,这种自由,短期来说,可能会让男人不爽;但长远来说,却是件好事。愿意生娃的,都是深思熟虑过的,都是有实力的,愿意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巨大的;没信心培养下一代的,就安心地吃好喝好玩好,把自己的一辈子过得丰富精彩。这样一代代下来,过的都是自己选择的生活,心甘情愿。人的素质只会越来越高。至于担心女性都不能老老实实地传宗接代,繁衍人口的,你就省省心吧。奴隶制废除的时候,那些庄园主还不是要死要活的?但世界也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糟呢。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登录APP STORE搜索【嘉人】下载最新一期嘉人iPad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