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又到了“修眉不如修图”的年代。很多养生APP都爱挂上华佗的名字,如果有APP开发商做款美图软件叫“毛延寿”,不知道会不会红?

西

汉第十一个皇帝是汉元帝,他是个糊里糊涂的人。比如说,他觉得宫里的妃子宫女太多,挑不过来,便让画师画成像来选。妃子为了得宠,纷纷给画师塞钱求“修图”,谁给的钱多,画师就把谁画得美,汉元帝按图挑人,按图宠幸,竟然从不起疑心。就这样过了几年,有个匈奴国的单于跑到大汉求结亲,汉元帝假大方,忙说好啊好啊,暗地里则从画师给的美人图挑了五个最不起眼的给单于,其中一个的名字叫王嫱,就是后来的王昭君。汉元帝初见昭君,只觉得比他宠过的所有后宫佳丽都美呀。可现在拒绝单于就得丢面子,为了面子,汉元帝硬把王昭君送出了塞。他回过头才终于明白——我这些年挑的妃子原来比见网友的水分还大啊!哎呦喂万恶的“修图手”们!哎呦喂我痛失真爱!哎呦我真是……汉元帝大概在心里骂了一百句脏话,然后就气呼呼地把所有宫廷画师都杀死了。

这个如今人人皆知的传说,出自《西京杂记》,名叫“画工弃市”。联系《汉书》与《后汉书》的正史来看,这其实是个鱼死网破的故事——糊涂的汉元帝在昭君出塞的当年不知怎么就死了,时年四十二;王昭君一说是为了正义,一说是自负于美貌,又一说是家里贫困,总之就因为没给画师“修图费”而远嫁他乡,从此再没回来,虽然后世不断给她的出塞赋予正面价值,但于一个20岁少女当时的人生毫无帮助;至于画师们啊,《西京杂记》里讲,他们靠“修图”各个攒来了万贯家财,这下全被查抄,命也搭上了,真是成也“修图”,败也“修图”。《西京杂记》还特意用惋惜的口吻点名了其中几个手艺最好的画师,说他们一死,京城就没了好画工。这些人中有擅于画牛马飞鸟的陈敞,擅于布色的杜阳望,还有人物画最棒、画谁像谁的毛延寿。本来这是纯夸毛延寿绘画水平高,可后世传啊传,“害王昭君不幸福”就成了毛延寿一个人的锅……

《西京杂记》的作者一说是汉朝人刘歆,又一说是东晋葛洪借前人名义所作。葛洪写的其他书还有《抱朴子》和《神仙传》,创作风格向来飘忽又八卦,《西京杂记》里还首次出现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和“匡衡凿壁偷光”两个故事,杜撰成分很大。不过在他所生活的年代,画家爱给高贵女性画像的风气正刚刚形成,这种画后被叫做仕女画。

仕女画,就是古代宫廷和贵族家的美人肖像画。两晋时候,画中人还多是“神仙姐姐”,例如水墨画的鼻祖顾恺之就以曹植《洛神赋》为灵感,画了《洛神赋图》。《洛神赋》里有个很“仙”的词叫“凌波微步”,顾恺之画中的女神也是轻盈骨干型,同时身姿挺拔。等到了仕女画的黄金时代唐代,画中的人轻盈也还轻盈,轮廓则像气球般圆圆地吹了起来。

唐代画仕女图最厉害的两个人是张萱和周昉。这两人的画又被叫作“绮罗人物”,意指这类画擅长表现美人们轻罗薄纱的华服。张萱的名作是《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比起着迷刻画仙女的前代画家,他更爱画美人们忙忙活活、喜气洋洋的日常生活,什么纳凉啊,梳妆啊,骑游啊,缝缝洗洗啊。比他晚些的周昉笔下的仕女们则更加好静不好动,什么《攒花侍女图》啊,《挥扇仕女图》啊,基本走坐着长肉的路线。虽是坐着长肉,却一个个怡然自得,生动恬淡,看起来相当幸福。

到了动荡的五代十国时代,仕女们渐渐瘦下去了,但人还是健美的。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画的是中书侍郎在家大开派对的事。画上女性占了半数,一个个站得直坐得正,秀秀气气、精神抖擞,仿佛刚练完瑜伽普拉提。这大概是中国古代绘画里女性最健康舒展的时期之一,往后到宋朝,仕女画中的美人就全改了瓜子脸、小削肩、纤腰一握,窄裙一弯,娴静得好像一只只小绵羊。再看元代呢?当时汉族画家与文人的生活实在不如意,壮志难抒,便只好把眼光从现实世界移开,扎着堆去寄情山水梅竹,他们大力发展了文人水墨,仕女画则暂时被丢在一边了。

这情形一直延续到明朝,明朝中期出了“明四家”——沈周、文征明,仇英,唐伯虎。前两人好山水,后两人工人物。仇英不是文人而是画匠,工笔画认真精细,非常靠谱。唐伯虎则是人聪明,天赋高,属于人物花鸟山水样样行。他画的仕女图有唐朝遗风,选材立意又有趣,工笔重彩也行,白描淡彩更佳。且唐寅是个落拓人,一辈子卖字画为生,他画的仕女并不止贵族,还有缙绅家的小姐,邻家的少女,青楼的艳姬,正是“不拘一格”画美人,美人百态,也丰富了明朝仕女图的姿态与故事。

唐寅之后,明朝仕女画一度了无新意,直到明末出了大画家陈洪绶。陈洪绶画的美人属于夸张写意型,求拙不求巧,主要看意趣。同时在他那个的年代,中国版画正流行,陈洪绶就为当时的许多流行小说做了版画插图,其中有《水浒》和《西厢记》,这些人物形象不断被临摹,放在小说前几页于坊间流传,这就是绣像本小说。

绣像本在清朝更加流行,同期流行起来的是贵族人家的仕女图,不过,清朝仕女图多匠气,追求病病歪歪的死板造型,已经无法再和魏晋时的仙风道骨、唐代的丰腴华丽、宋明的灵秀平民气息相比了。1839年,法国向世界公开了达盖尔银版摄影术的专利权,隔年就是鸦片战争,照相术进入了中国。起先是军中有随军摄影师,接着19世纪50年代,香港、广州和上海都先后开了照相馆,许多肖像画师改行当了摄影师,贵族们的时髦也从画像变为拍照留念。

银版照相术的曝光时间很长,照片中的人物常常肩膀僵硬板着脸,但好处是,光线在银盐反应中留下的痕迹绝不会骗人,美就是美,胖就是胖,不以画师的笔头改变。电影《末代皇帝》里,溥仪选妻看的也是照片,他在这方面可比糊涂被坑的汉元帝幸运多了。

想一想啊,如今又到了“修眉不如修图”的年代啦。不是有很多养生APP都爱挂上华佗的名字吗?那如果有APP开发商做款美图软件叫“毛延寿”,不知道会不会红?